楊奇偉舉起茶杯,對著檐廊外的雪景,舉杯笑道:“會看到的。”
“這并不是難事,不是嗎?”
說著,他自信地向陳圓圓眨了眨眼睛。
他的眼神中充滿了自信和堅定,仿佛在向陳圓圓宣告,無論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,他都有信心克服,實現自己的目標。
那自信滿滿的樣子,讓陳圓圓不禁雙眸迷離。
不是難事?
這世上,怕是只有他敢如此說了吧?
天下各國、各族,無數年來被掌權者宣揚各種仇恨對立的事跡。
仇恨的種子既然種下,想要將之鏟除,又豈是那么容易的事情?
陳圓圓想不明白,楊奇偉究竟怎么才能做到這一切。
但她又莫名地感覺,楊奇偉真的能做到。
在她的心中,楊奇偉便是如此,近乎無所不能,總是能創造出各種奇跡。
一時間,兩人陷入了沉默。
周圍安靜得可怕,只能聽到寒風拂過帶起雪花四濺的呼嘯聲。
這沉默,并非尷尬,而是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。
直到黃宗羲抱著一個文件包快步走來,打破了這份寧靜。
他的腳步急促而有力,額頭上微微沁出了汗珠。
顯然,他是一路小跑趕過來的。
來到茶幾旁,他小心翼翼地將文件包放在桌上,然后鄭重且小心地從包里掏出一份手稿。
手稿裝訂得整整齊齊,紙張干凈不見污垢,顯然保存的極為小心。
封面上,兩個大字映入眼簾——《道經》。
這兩個字,字體蒼勁有力,每一個字都仿佛是作者用心血書寫而成,仿佛蘊含著無盡的力量。
陳圓圓伸出雙手,以一種近乎虔誠的姿態接過手稿。
她的雙手微微顫抖著,心中充滿了期待和緊張。
接過后,她緩緩翻開手稿,開始認真閱讀起來。
“人生而平等,享有同樣的生存權、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。我們理當相信,且堅信,任何人的生存權,自由權,追求幸福的權利,都不應受到剝奪,壓迫。但在當今世界存在太多不合理,且應該得到改變的現象。”
~~~~
“殘酷的剝削是最嚴重的罪行。我們理當認識到,在這個世界,誰是我們的敵人,誰是我們的朋友。”
~~~~
“階級矛盾是當今世界的主要矛盾。”
“掌握生產資料的階級通過剝削不掌握生產資料的階級獲取剩余價值,這就導致了階級矛盾的產生。”
“在不同的歷史階段,階級矛盾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。”
“如奴隸社會中奴隸主與奴隸的矛盾、封建制度中地主與農民的矛盾、以及當今各國集權皇朝的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矛盾。”
“統治者以壟斷為核心手段,殘酷剝削……”
陳圓圓越看越激動,面頰不由浮現出兩朵紅云,如同天邊的晚霞一般美麗。
看著道經上的內容,她內心掀起了驚濤駭浪,仿佛置身于一場思想的風暴之中。
她從未想過,原來當今世界的矛盾,各族之間的矛盾,不同地區之間的矛盾,竟然能被闡述得如此清晰、如此明確。
最重要的是,道經的語言簡單直白,通俗易懂。
不似明國的八股文,更不似那些咬文嚼字的掉書袋文章。
即便是不識字的人聽了上面的內容,只需要稍微揣摩,也能明白其中的意思。
其核心便是,階級矛盾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矛盾。
為了解決這一矛盾,每個人都要明確誰是朋友,誰是敵人!
時間在陳圓圓全神貫注的閱讀中悄然流逝。
她仿佛忘記了周圍的一切,完全沉浸在了道經所描繪的世界里。
當她終于看完最后一頁時,不由激動得捧著道經手稿,一雙眸子水盈盈地望著楊奇偉。
她的眼中閃爍著激動的淚花,聲音略帶顫抖地說道:“這本書寫得太好了。”
“有了這本書,雖不敢說喚醒天下百姓,但足以讓天下各地的百姓明白,他們的苦難來自何處,誰才是他們的敵人。教主……”
陳圓圓因太過激動,一時間竟語塞不知應該說些什么。
她只是用那飽含敬意和欽佩的目光,緊緊地盯著楊奇偉,仿佛在向他訴說著自己內心深處的震撼和感動。
這本書,比她看過的任何作品都要震撼。
楊奇偉見陳圓圓這般激動,不禁與黃宗羲對視了一眼。
剎那間,兩人的唇角皆微微上揚,一抹淡淡的笑意悄然浮現。
那笑意中,滿是對眼前這一幕的欣慰與自得。
道經,作為圣教未來的核心典籍,其要義便在于通俗易懂。
它宛如一座橋梁,跨越了文化與階層的鴻溝,即便那些目不識丁之人,聽聞其中內容,亦能心有所感。
而此刻陳圓圓的表現,恰似一面鏡子,清晰地映照出道經的成功。
她的淚水,她的激動,皆為道經的魅力做了生動的注腳。
楊奇偉見狀,動作輕柔地自懷中掏出一條手帕。
那手帕質地輕柔,帶著他獨有的體溫。
他緩緩抬手,為陳圓圓擦拭面頰上不斷滾落的淚水,同時,嘴角勾起一抹調侃的笑意,輕聲說道:“陳姑娘如此激動,可是會讓我驕傲起來的。”
隨著楊奇偉的動作,那帶著體溫的手帕輕輕拂過陳圓圓的面頰,所經之處,淚水瞬間被拭去,就連元月那侵入骨髓的嚴寒,似乎也在這一刻被驅散得無影無蹤。
陳圓圓只覺自己的心兒陡然加速跳動,一種難以言喻的羞澀之感,如同春日里悄然綻放的花朵,在心底緩緩蔓延開來。
然而,她并未躲開楊奇偉的動作,而是靜靜地坐在那里,任由楊奇偉溫柔地為自己抹去淚水。
在這一刻,時間仿若靜止,整個世界仿佛只剩下他們兩人,以及那輕柔的擦拭動作。
陳圓圓雙手小心翼翼地捧著手稿,眼中閃爍著激動與期待的光芒,語氣中滿是篤定與崇敬,說道:“這本書,定是教主的杰作無疑。”
還未等楊奇偉開口回應,黃宗羲已然迫不及待地給出了答案。
他身姿端正,雙手穩穩地搭在膝蓋上,臉上的神情莊重而又虔誠,仿若在面對世間最為神圣的事物,崇敬地說道:“正是如此。這本書乃是由教主親口所述,而后由我親自記錄并修訂而成。”
“若不是教主的智慧與遠見,這世間便不會有這本道經。”
“教主的智慧,猶如浩瀚星辰,無論何時仰望,都能令人心生震撼,難以忘懷。”
“自我著手編纂修訂此書以來,已將其誦讀不下百余次。可即便如此,每一次翻閱,內心的震撼之感非但未曾減弱,反而愈發強烈。”
黃宗羲滔滔不絕地對楊奇偉的智慧贊不絕口,那模樣,虔誠得仿若在侍奉至高無上的神祇。
在他心中,楊奇偉已然超越了凡人的范疇,成為了智慧與真理的化身。
但陳圓圓對于黃宗羲的表現,卻絲毫不覺得夸張,亦未感到有任何不妥之處。
在她看來,黃宗羲所言句句屬實,楊奇偉的智慧與才華,本就值得這般尊崇與贊嘆。
她微微頷首,動作輕柔而優雅。
隨后,她將目光再次投向道經,眼神中滿是震撼與歡喜。
那眼神,恰似一位苦苦追尋真理的行者,終于在漫長的旅途中覓得了心中的“道”,仿若有了一種“朝聞道,夕死可矣”的決然與震撼。
這本書雖然篇幅并不冗長,但其蘊含的思想與智慧卻仿佛無盡的寶庫,為陳圓圓解開了諸多縈繞心頭的疑惑,更為她在思考問題時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與視角。
尤其是其中關于當今世界矛盾的分析,更是如同一道閃電,瞬間劃過陳圓圓的腦海,讓她有一種醍醐灌頂之感。
那些曾經困擾她許久的問題,在閱讀了道經中的相關內容后,瞬間變得豁然開朗。
陳圓圓不禁由衷地贊嘆道:“此部道經,必將成為千古不朽的經典,流傳百世,為后世所敬仰。”
“其中對于階級矛盾的深刻分析,可成為圣教團結天下百姓,化解各族、各地區矛盾的重要基石。”
“我堅信,此書一旦流傳出去,必將在世間掀起驚濤駭浪,引發一場思想的革命。”
說到此處,陳圓圓微微停頓,黛眉輕蹙,陷入了短暫的思索之中。
少頃,她緩緩開口,語氣中帶著一絲審慎與思索:“不過,此書倒也不是沒有缺憾之處。”
此言一出,楊奇偉與黃宗羲兩人的神情瞬間變得嚴肅起來。
他們不約而同地坐直了身體,目光緊緊地盯著陳圓圓,眼神中滿是期待與好奇。
楊奇偉微微前傾身體,語氣中帶著一絲期待,問道:“陳姑娘認為,這本書還有哪些不足之處?但說無妨。”
陳圓圓聞言,動作愈發小心翼翼。
她先是將道經手稿輕輕放置在桌面上,而后又將身前的茶盞緩緩挪開,仿佛那茶盞中盛放的不是茶水,而是足以損毀道經的洪水猛獸。
她的每一個動作都輕柔而謹慎,生怕稍有不慎,便會對這本珍貴的著作造成哪怕一絲一毫的損傷。
緊接著,她緩緩翻開道經,纖細的手指輕輕劃過書頁,最終停留在關于階級矛盾分析的文章處。
楊奇偉的目光順著陳圓圓纖細的手指,落在道經的文章上。
看著那篇文章,他眼瞼微垂,若有所思。
這里,有不足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