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沒有可能,堂堂五絕之一的北丐,天下第一大幫幫主洪七公被人給騙了呢?
很有可能啊,洪七公武功厲害,但玩心眼肯定玩不過這些搞政治的。
所以史通根本是個幌子,讓他來蘇州迎接金國使者這么秘密的事情,本就不應該搞出什么動靜,結果史家卻偏偏容忍史通搞三搞四,搞得整個姑蘇城雞飛狗跳,到處樹敵。
而這樣恰好把那些想要破壞宋金媾和的人都吸引到姑蘇去,真正的金國使者說不定已經到了杭州跟史彌遠會面了。
最簡單的明修棧道,暗度陳倉。
也許史通的死也是在史家預料之中的,根本是棄子,就是放在這里給人殺的。
那么過不了幾天就會有一個或者幾個所謂的金國使者出現在姑蘇,到時候要么像洪七公那樣想拿到史彌遠出賣大宋利益的證據會出手,或者一些武林人士干脆把他們全部干掉,就算破壞了媾和。
這注定會是一個陷阱,到時候反對史彌遠的人,包括那些武林高手必然會吃大虧。
所以史家的人實際上就是在等史通死,而且史通無論怎么死,他們都不會去懷疑姑蘇這些地方家族。
唯一的問題是,因為武成玉這個變數,史通死得太快太早了。
洪七公才剛到,其余的人得到消息估計還在往這里趕,假的金國使者要裝模作樣過幾天才到,陷阱還沒有布置好,結果史通噗通就嘎了,然后兩方的人一起傻眼。
而他們現在派史暢過來,應該就是要把事情圓回來。
所有的一切都只是武成玉的猜想,無人印證,因為牽扯到洪七公交手的事,武成玉也沒有告訴武正梁,在場這些姑蘇各家族的人都不知道什么金國使者的事情。
在武成玉浮想聯翩時,史暢繼續說道:“之前家兄來姑蘇經營產業,得到不少姑蘇朋友的幫助,當然他做事有些急躁,也惹得很多家族不太高興。
我史家從來不會仗勢欺人,是家兄做錯了的,史暢在這里替家兄給諸位賠罪。
而今家兄身染惡疾而死,但人死債不消,之前家兄跟各位提出的合作,也都可以繼續,由我史暢承擔。
其中跟諸位有所爭執的事情也必須有個了結。”
話一說完,史暢拿出一本賬冊,上面其實是史通來姑蘇沒多久巧取豪奪的產業,還有那些名為合作其實是想占便宜的所謂計劃。
例如他與姑蘇凌家的錢莊生意,想要入股,凌家正好想在杭州擴大業務,借史家的勢,當即同意了,結果史通要求一成的銀子,占六成的股,凌家與他當場鬧翻。
又比如史通想要武家目前擁有的鐵礦經營權,結果只想空手套白狼,幾百兩銀子就想打發。
其實姑蘇家族是想跟史家合作的,史彌遠明顯要上位了,官商結合是最好的賺錢方式,而且可以將自家的生意擴展到杭州去,但是史通的作法只會讓大家成為仇人。
接下來史暢針對各家提出了不同的方案,切實可行,不再是純粹的搶劫,但對于史家的利益卻錙銖必較,毫不退讓。
史暢的方案很簡單,該出多少錢就出多少錢,但史家必須占據主導地位。
與凌家合作錢莊可以,還是六成股,一分錢都不少,但凌家可不愿意自己的錢莊以后姓史。
對于武家他提出購買鐵礦的經營權,沒問題,但這種資源所代表的隱性好處極多,可史暢表面上只是給出真實的市場價,那武家又何必賣呢?
一時間得月樓二樓成了菜市場一般,各家都在爭取各家的利益,武成玉冷眼旁觀。
史暢跑過來處理史通的事情,結果成了商業談判?這明顯又是一個幌子,不知道是做給誰看。
正如武成玉所想,史暢很快就叫停了,提出了自己的新計劃。
“我知道各家都想要合作的,史家能給你們平時得不到的東西,大幫你們也不想吃虧。
既然如此,不如弄一個折中的辦法,我會與每家各商議出兩種不同的契約。
一種是我史家得利,各位以后跟著我史家賺錢,一種是各位獲益良多,我史家吃點虧,但也愿意多交個朋友,以后也能多多合作。
至于選擇何種契約,不如我們來一場以武會友的擂臺賽,我這里有三個高手,另外還有兩位今晚便到。
素聞姑蘇城各豪族子弟都從小習武,個個都是好手,或者家族里也有高手做供奉,又或者我給大家十天時間,從外面招攬高手代你們出戰。
只要你們的人贏了我的手下,契約就以你們得利為先,若是擂臺打輸了,就按我史家的章程來辦,如何?”
史暢的這種方法就跟有些幫派搶地盤沒區別,更簡單粗暴,只不過都是找高手單挑而已。
現場一下子無人說話,都在盤算如何讓自己得利,又或者家里有沒有人能打擂臺,能否打贏。
武成玉的三位叔伯不約而同的看向他,武成玉苦笑一下,知道武家若是找人出戰,舍他其誰。
而且史暢的辦法或者說陰謀并不是針對各家族的,只要武成玉打贏了,家族可以獲得不少利益,什么宋金媾和,什么陷阱埋伏,其實跟武家無關。
在武成玉看來,史暢是要把水給攪渾了,在姑蘇搞出事情吸引所有人的眼球。
關鍵在于那句給各家族時間讓他們去找高手來代替出戰。
一時之間哪來那么多高手,恰恰最近肯定有不少人跑到姑蘇來,那么這些人一來肯定瞞不過姑蘇的各大地頭蛇。
不需史家用什么誘餌,這些人自己都藏不住。
到時候再弄出一點陰謀詭計,例如假的金國使者出現,再設個陷阱,哪怕不能把這些人一網打盡,也可以將他們拖在姑蘇。
那么史彌遠秘密會見金國使者的事就會順利進行下去,無人再能干擾。
武成玉不知道自己猜的對不對,但是史家這樣的作法明顯是有別的目的。
但武成玉不想揭穿,因為歷史上史彌遠確實跟金國議和成功了,這根本不是史彌遠一個人決定的,主戰派已經式微,朝堂從皇帝到大臣都想議和。
區別在于史彌遠想要通過這件事擴大自己在朝堂的地位權勢而已。
一個朝堂都這樣了,怎么阻止,武成玉想不出辦法,只好獨善其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