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帝從來沒想過一個不通情感的怪物,居然會比正常人還要能察覺到人心底的喜怒和善惡。
因而在他面前,很少掩飾自己內心的想法。
這是源自于上位者的傲慢。
裴宴書太過于了解皇帝。
他知道在當今的心中他是一柄趁手的刀,他對他的優(yōu)待,都建立于他是個沒有情感的怪物,一旦生出情感,皇帝便會毫不猶豫地磨滅他。
皇帝不會殺他,這一點裴宴書很確定。
那么事情便鮮明了,除了殺了他之外,還有一個辦法能讓一切歸于平靜,那就是殺了九娘。
某種意義上來說,皇帝猜得很對,如果九娘死去,他確實會變成那個沒有半分情感的怪物。
可剩下的事,皇帝想錯了。
一旦擁抱過月亮的怪物,怎么肯回到從前?
他會選擇帶著他們一起去死。
她要是死了,那這些人也沒有活著的資格了。
裴宴書面容平靜,清淡的眸色在月色下透出幾分淺淺的冷意,落于袖袍下的大手慢慢收緊。
皇帝此舉已經觸到了他的底線。
崔窈寧聽得微微一怔,很快回轉過神,語氣里帶了幾分諷刺,“我竟不知當今那么看重你。”
這是有多怕裴宴書脫離他的掌控?
一點變故都不允許發(fā)生?
裴宴書沉默良久,方才伸手輕輕握住了她的手指,平靜的聲音聽來卻無端令人信服,“你放心九娘,我不會讓他有那個機會傷害到你。”
既然皇帝是個麻煩,除了他就是。
當今年邁,已經沒有了剛登基時候的雄姿英發(fā),如今的皇帝常年有病痛纏身,這也是為何這些年,他愈發(fā)忌憚起年富力壯的太子的緣由。
伴隨著王爺們的年紀漸漸長大,皇帝愈發(fā)急躁,一面感受著身體不斷地衰敗,另一面見到的卻是身強體壯的兒子們,這樣的雙重刺激之下,令皇帝走起了前朝帝王的老路,尋仙訪道。
當今好臉面,不愿叫其他人看了笑話。
因著皇帝大多話對裴宴書都不設防的緣故,裴宴書知道皇帝已經開始憂心自己的身體,暗中請了好幾個方士,讓人煉了丹藥給他吃。
后來似乎是被太子制止,這件事方才停歇。
可裴宴書清楚,這件事止不住的。
之前的天氣好,皇帝的身子骨尚且能撐住,沒犯病,可這些時日天已經冷了下來,再過一兩月更冷,皇帝犯了病勢必又會再去尋方士。
若是皇后還在,還能勸上一勸。
可皇后生下齊王后便早早去了,再無人敢勸。
太子起先還能勸上兩句,可若是后面一再勸說,皇帝不僅不會動容,反而會在心里猜忌他。
太子自己身強體壯卻阻止他尋仙訪道?
這是想干什么!
皇帝不會往父慈子孝的地方去想,只會覺得太子不孝,想讓他這個父親死,太子是個聰明人,他知道勸一次兩次行,勸多了真就結了仇。
皇帝的下場已經注定了。
自古尋仙訪道的能有幾個好下場?
都說以史為鑒,可前朝帝王的下場就擺在這,皇帝卻像看不見一般,又走起了他的老路。
裴宴書清楚知道上輩子那些事的大致走向,雖然重來一世很多事都變了,可大體卻不變。
他知道該如何請君入甕。
崔窈寧輕輕拍了拍他的手背,“放心罷,他真的想動手也只能在我從洛陽去長安的時候,在洛陽這個地界,還無人敢傷害我們崔家人。”
清河崔氏在洛陽是盤踞數百年的土皇帝。
很多平民百姓甚至只知道崔家,不知道皇帝。
這就是世家!
崔家在洛陽經營了這么多年,早已經鐵桶一塊,皇帝要是想在洛陽動手,無異于癡人說笑。
裴宴書回過神,稍稍放了心。
裴宴書此次雖然要了假,可時間上卻不算久,一來一回地奔波都要花去大半的時間,晚間他猶豫再三還是留在了崔府住,待第二日拜見過崔老夫人等人后,用了午飯,方才提出告辭。
裴宴書看得出來九娘的眼里帶著幾分不舍,卻只能裝作什么都沒看見,微微抿唇,同她說,下一次再來看她,而后利落地翻身上馬。
盡管他也想念她,可也不忍說再多。
這段日子,是她成親前最快活的一段日子了,等嫁了人以后她就要去長安,很難見到這些親人,路途遙遠,回來一次也得顧慮她的身體。
裴宴書將她從親人身旁帶走已經覺得很內疚,更不想現在因為自己的自私影響到她的歡喜。
數月見一次,足矣。
崔窈寧送他出門去,轉身去了祖母那。
崔窈寧對祖母從無保留,將得知的情況告訴她。
崔老夫人倚在羅漢榻上,天氣冷起來,她膝上搭了條薄薄的絨毯,聞言,瞇起眼冷笑著道:“老皇帝心思不小,整日使那些手段惡心人,我當已經是極限了,沒想到還有更過分的事。”
“簡直欺人太甚!”
“他這是將我們清河崔氏當成了什么?”
崔老夫人火大到了極致,因著孫女在,不好嚇著她,端起一旁的清茶微微抿了口壓下火氣。
先不說九娘是她最疼愛的孫女,就算不是,只是一個庶孫女,崔老夫人也不會由著老皇帝這么欺負人,這是把清河崔氏當成什么了?
想欺負就欺負,想惡心就惡心?
事關臉面,崔老夫人怎么可能再無動于衷,她抿了口茶,忽然想起了什么,嗤的一聲冷笑道:“原先你說太子時我就覺得熟悉,如今覺得倒真不愧是父子倆,兩人簡直是一脈相傳。”
太子存在登基后削弱崔家的心思。
皇帝亦然,甚至于現在就想親自對他們動手。
一個個的真當崔家是什么好拿捏的人。
早些年崔老夫人的作風肆無忌憚,行事很是張狂,是公公盯著,丈夫說著,稍稍收斂幾分。
后來因著三娘嫁給太子,外界太多人盯著,為著三娘著想,崔家才辦起了低調的把戲。
可崔老夫人從不是個肯吃虧的主兒,都說侄女像姑,韋氏脾氣那么差,多少也是隨了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