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商的歷代人皇,早就清醒了,帝辛的話,很是沉重。
而殷子煜自然明白,此次謀劃,可謂是君臣二人做足了種種可能出現的對策,才有了一舉成功,奠定了法統。
但是,這也徹底從卑微的傀儡一舉冒犯根源而成功,真正的跨出了這一步。
那么,接下來,就是應對圣人的出招了。
接下來,圣人是要直接以絕對的實力鎮壓,還是布局謀劃,如今猶未可知。
殷子煜的記憶知曉,圣人若是動手,則會讓帝辛直接鬼迷心竅而褻瀆女媧。
人族氣運不能合一,則帝辛根本反抗不了,人皇之氣無法抵御圣人。
如此這也是元始天尊升起天塹而阻止人族氣運歸一的根本邏輯所在。
只要人族氣運不能歸一,則人皇就不可匹敵與圣人。
而封神的導火索,究竟是否還是以帝辛褻瀆女媧而出現,那么一切盡在未知,畢竟殷子煜是不能勘破圣人的謀劃。
但是,讓帝辛鬼迷心竅也是有極大的可能。
不過,殷子煜是不能劇透的,也不能主動的去防范此事,哪怕是在祖廟之中也不行,上面還有天道。
看著帝辛的沉重,殷子煜不由的嚴肅。
“陛下,這一步,你我君臣已經邁出,則已再無退路,況且,就算不如此,圣人也不會給我們退路,孩童抱黃金與鬧市,豈能無人覬覦,人族氣運強而不能鎮壓,則必生禍端,成湯江山自誕生起,則遭受無窮制約,既然如此,那便以身為棋,也要勝天半子!”
帝辛自身涌現無窮豪邁。
“皇叔所言,深合寡人之意,這人族氣運不是圣人之池中鯉,這人皇之位不是圣人掌中棋!縱使天道降劫、紫霄落雷,寡人寧可死戰圣人,也絕不做圣人量劫里的提線偶!”
下一刻,帝辛翻掌割裂手腕,鮮血化作血色玄鳥融入人皇劍之中。
而人皇劍感受到帝辛之意志,也頓時歡呼起來,嗡,嗡顫動。
靜靜陳列的殷商歷代人皇牌位,感受到兩人的意志,竟然微微震顫起來。
一道又一道金色的帝氣從牌位中裊裊升騰,仿若金色的煙霧,彌漫在祖廟的每一個角落。
這些帝氣逐漸匯聚,如同一股無形的洪流,化作一道道的人皇之光凝聚而出,環繞兩人。
帝辛能感受到這是殷商歷代人皇的期許而贊揚。
而殷子煜則是有了不同的感受。
殷子煜破開七竅玲瓏心第一竅則是借助英靈之力。
而此時,這歷代人皇之氣則是開始涌入殷子煜的七竅玲瓏心之中。
殷子煜感受著身體與心靈的雙重蛻變,緩緩盤膝坐下,閉目凝神。
立刻沉浸在一片空靈的境界之中。
帝辛看到殷子煜似要突破,則是緩緩退出,讓這些人皇之光,全都融入殷子煜的七竅之中。
如今殷子煜已經走出非傳統修行之路,乃是以事煉心。
以事煉心,則需要以心融萬事。
躲天意,避因果,諸般枷鎖困真我,這便是洪荒主流之道,而殷子煜則是反其道行之。
量劫之中萬般因果盡加吾身,而以心化解,則讓心可獲得超脫之力。
殷子煜首先所勘破的是人皇劍上古英靈之期望,獲得英靈之愿力,助殷子煜順利沖破第一竅。
也讓殷子煜之內心真正凝聚心力,替代傳統的修行元神的法力根源,成為力的源泉。
這洪荒之修行體系,大致目前只有巫族的體跟玄門的元神區分,都是力跟法則的融匯之處。
而殷子煜則不在重元神跟肉身,而是重心,以心力成為法力之源,以心無限大,則心力也可無限大。
心力所能影響,也可無限大。
第一竅的開辟,讓殷子煜之心,得到真正破開虛妄之力,并且凝聚第一竅之神通,心燈照影,讓殷子煜左眼青如碧落,映照萬物本質軌跡,右眼赤若玄血,灼燒因果業力。
此時,殷商歷代人皇所有牌位涌現的金色帝氣,如同億萬個細小的金鱗游魚,涌入殷子煜體內。
這讓殷子煜以事煉心,領悟第二事,人皇帝氣涌入心中,殷子煜則引導人皇帝氣開始涌入第二竅。
此刻,殷子煜的七竅玲瓏心在胸腔內發出金石相擊的轟鳴。
人皇之氣,此刻如決堤的黃河之水,在殷子煜心中形成旋轉的金色漩渦。
殷子煜的身體懸浮而起,離地三尺處浮現出歷代人皇的虛影。
有成湯開辟殷商江山之時的豪邁,盤庚遷都時的意志,武丁中興時的霸氣,祖甲改制時的銳意,這些人皇意志如同同時伸出手掌,將各自時代的帝氣注入殷子煜的內心。
七竅玲瓏心的第二竅,堅如磐石的竅穴此刻開始在帝氣的涌入之下,出現裂痕,心中裂痕出現,噴涌出混著帝氣的金色血液。
“第二竅,給我開!“
第二竅表面堅如磐石的心中結界轟然破碎,一股帶著殷子煜血腥氣的帝氣沖天而起,在祖廟穹頂凝聚出三百六十道金色光柱。
這一刻,殷子煜頓時感受到,此時的心力,比起第一竅時,出現了翻倍的提升。
殷子煜雙眼忽然凝聚兩道神光,左眼青色,右眼赤色,正是第一竅領悟的神通,心燈照影,此刻用第二竅的心力施展,殷子煜竟有了翻倍的增長。
同時,心力之提升,讓殷子煜以心來控五行之術,也輕而易舉。
于此同時,殷子煜盤膝而做,第二竅開辟,與殷子煜的心中凝聚出一番神印。
神印之上,凝刻出一只玄鳥振翅欲飛,同時,神印之上,凝現出歷代人皇之意志,這是歷代殷商人皇未竟的伐天執念。
殷子煜收起目中神光,喃喃自語:“呼.......第二竅開啟,歷代人皇之抉擇,皆在我心中,歷代人皇之意志,皆在此印中,從此,此神通為萬古人皇印!”
此刻,兩重竅穴,以及突破之時所獲得的神通,殷子煜已經清晰。
“第三竅到第七竅,那就量劫之中,在尋機緣,不管如何,我的修行之路則是以量劫為糧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