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午,陶老太拎了只老母雞過來傅家看望干閨女和干外孫們。
王秀娥在瞥見她手里的東西后,笑的那叫一個開心。
這死老太婆真能處!
來一趟還不忘帶只老母雞過來。
要知道,她閨女現在坐月子最需要營養。
最好是一天一只老母雞的來。
這大人有營養了,孩子的營養才能跟的少。
要不然奶水不夠,孩子餓的面黃肌瘦的惹人心疼。
只是——
這老太婆又拎了只老母雞過來,家里那個兒媳婦會不會對此有意見?
要是為了這口吃的,害的老太婆遭兒媳婦罵,那可真成罪過了。
就在她猶豫要不要收下這只雞的時候,陶老太已經麻溜的將手里的雞塞到了王秀娥手里。
陶老太說道:“這女人坐月子期間最不能虧著,你拿去給咱閨女煲湯喝。”
王秀娥看向老姐妹:“你天天往我這拿東西,你家那個不會說些什么吧?”
陶老太眼睛一瞪:“這雞是我用自己的私房錢找人換的,又沒花她的錢,她有啥臉說?”
她又說道:“我是她婆婆,她一個做兒媳的敢管到我頭上,那不是反了天了嘛,老婆子我活了這么多年,還沒見過有哪個做兒媳婦的敢騎在婆婆頭上拉屎撒尿。”
王秀娥見老姐妹在這跟自己裝,白了她一眼。
“你少在這給我打嘴炮,就你什么德行我還不知道嗎?跟兒媳婦拌了幾句嘴就跑到我面前哭,真是慫的要死。”
陶老太面色一紅:“我只是不想跟她一般見識而已,才不是慫。”
王秀娥懶得跟她犟,不由分說的將那只老母雞又給她塞了回去。
陶老太傻眼了:“死老太婆,你這是干嘛?”
王秀娥白了她一眼:“家里有,這只老母雞你拿回去給你兒媳婦做了吃,省的她心情不好再找你麻煩……”
陶老太看著小嘴叨叨叨的老姐妹,眼眶猛地一紅。
好些年,都沒有人這么關心她了。
尤其是當家的死后,別人總想著欺負她們孤兒寡母。
也就兒子進了部隊,這日子才算慢慢好了起來。
只是——
兒子大了,又結婚有了媳婦,娘倆跟之前相比肯定要生分許多。
哪里會像老太婆這樣關心她。
這老太婆也就嘴上不饒人,沒理也要爭三分,但是對她……還怪好的。
以后。
誰要是敢欺負老太婆,她第一個沖上去給老太婆報仇。
但是,這老母雞拿都拿來了,哪還有再拿回去的道理啊,傳出去也不好聽。
隨后,陶老太不由分說的將手里那只老母雞又塞回給了王秀娥。
王秀娥挑眉:“不怕被你兒媳婦知道了,罵你?”
陶老太回道:“你手藝好,晚點你做好了我端一碗回去把她們兩口子的嘴給堵上不就得了。”
王秀娥想了想道:“那行,這次就按你說的來,下次可別拿這么貴重的東西過來了。”
陶老太點點頭:“嗯,聽你的。”
王秀娥將手里那只被綁了腿腳的老母雞交給林水生處理后,就帶著陶老太去了二樓。
擱床上躺的無聊的林綰綰見陶老太過來了,趕緊打招呼:“嬸子,你來了。”
陶老太笑瞇瞇道:“最近這兩天怎么樣?孩子有沒有鬧你?那奶水夠嗎?要是不夠讓小傅想辦法搞幾天鯽魚回來給你下奶。”
“那玩意可管用了,之前我在鄉下的時候,就經常見我們那邊的老婆子給兒媳婦熬鯽魚湯下奶。”
林綰綰道:“孩子挺乖的,拉了尿了還會哼唧兩聲,鯽魚就不用了,夠給他們喝的。”
就是夜里受點累,要醒好幾趟。
又是喂他們,又是換尿戒子的。
得虧有她娘和婆婆在跟前幫襯著,要不然這四個小家伙能累死她和傅錚。
要是有紙尿褲就好了,既方便又省事。
只可惜——
現在距離紙尿褲的生產還有二十來年。
那時候,她兒子都二十多歲了。
用是用不上,倒是可以給孫子孫女安排上。
陶老太笑著道:“不鬧人說明孩子心疼你這個做娘的,不像有些小孩子,剛生下來就鬧得不行,折騰的全家都睡不好覺。”
王秀娥搭腔道:“我這幾個外孫簡直乖的不得了,我就沒見過比他們還乖還好看的小孩子,生產那日知道心疼娘,都沒怎么鬧就出來了。”
謝天謝地謝菩薩保佑,趕明等閨女出了月子,她得空了再好好磕頭感謝。
陶老太剛想上手摸摸小家伙的臉,轉念想到自己手上都是干活留下的粗繭,趕緊把手收了回來。
又問道:“孩子名字呢?給起了沒?”
林綰綰道:“起了。”
陶老太問:“叫什么?”
林綰綰道:“老大叫傅景霆,老二叫傅景衍,老三叫傅景淵,老四叫傅景安。”
陶老太雖然不識字,但是光聽名字也知道是費了不少心思的。
她夸道:“名字起的真好,這幾個孩子將來一定像小傅那樣優秀。”
優不優秀的,林綰綰不知道。
但是比起優秀,林綰綰這個做娘的更希望她的孩子們平安健康,無憂無慮的過完這一輩子就夠了。
可是——
林綰綰忘了一件事。
那就是天才的孩子,注定不會一般的。
不多時,小老二尿了。
王秀娥動作麻利的幫他把尿戒子換了。
在幫小老二將尿戒子換完后,她又挨個檢查了其他三個外孫的尿戒子。
果不其然,都濕了。
王秀娥、傅奶奶以及閑不住的陶老太,趕緊將小老大他們屁股底下濕答答的尿戒子給換了。
王秀娥夸道:“屁大點孩子,還挺能尿的,不愧是姥姥的寶,打小就不是一般人。”
林綰綰:“……”
系統:【……】
隔輩親這話果然沒錯,尿個尿拉個粑粑,再稀松不過的事情也能被夸出朵花來。
除了她娘這也是沒誰了。
陶老太在給懷里的小家伙還完尿布后,就抱著不肯松手了。
她怎么瞅怎么稀罕,就想抱回家養著。
王秀娥見她這副樣子,問道:“你兒子兒媳是不是快有好消息了?”
陶老太搖搖頭:“早著呢,前兩天我還見她在洗月經帶來著,真是白瞎了我做的那些滋陰補陽的好東西。”